一、传统媒体转型,如何打破“权威但高冷”的刻板印象?

移动互联网时代,年轻用户习惯了短视频和算法推荐的碎片化阅读。有人质疑:以严肃著称的《》,能否在客户端上既保持权威性,又赢得年轻人的喜爱?“客户端权威焕新!贴心传递实时精彩中国声音”用七年迭代给出了答案——截至2025年3月,其用户自主下载量突破5亿,月活跃用户达1.2亿,90后用户占比达43%。这个数据颠覆了传统认知,也引出一个核心问题:主流媒体如何在移动端实现价值突围?
二、硬核科技报道怎样实现“破圈”传播?

2025年1月,“嫦娥六号”月背采样直播在客户端创下3.2亿次观看量。不同于单纯转播画面,客户端创新推出“科学家手记”专栏,让航天工程师用第一视角解读技术难点,配发3D模拟动画还原采样机械臂工作原理。这种“硬核科技+人文叙事”的模式,将专业术语转化为“太空挖土指南”,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衍生出12.8万条UGC内容。正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程师李昊所言:“通过客户端的可视化解读,更多年轻人开始理解航天工程的国家战略意义。”
三、民生热点如何做到“既快又准”?
2025年春运期间,客户端“智能春运地图”功能引发关注。整合铁路、民航、公路实时数据的接入3000个基层服务站点的现场视频,用户可直观查看各地候车厅拥挤指数。在武汉暴雪导致列车延误时,值班记者通过客户端直播应急指挥部现场,21分钟内获得交通运输部官方回应。这种“数据+场景+互动”的报道方式,使客户端的民生新闻报道准确率达98.7%,用户满意度达9.1分(满分10分)。
四、地方声音怎样唱响“国家平台”?
“人民号”地方频道的运营策略颇具启示。2024年河南暴雨期间,郑州大学生张雨欣通过客户端“拍客”功能上传的救援现场视频,经AI识别后自动关联应急管理部救援通道,72小时内促成13支专业救援队精准投放。目前客户端已开通31个省级频道,日均发布地方原创内容1.2万条,其中乡村振兴题材短视频《山沟里的数字课堂》播放量突破8000万,带动127个贫困县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。
你的掌上国情观察站该这样用
想要真正发挥“客户端权威焕新!贴心传递实时精彩中国声音”的价值,建议用户:1)开启“热点追踪”功能,利用AI摘要功能快速掌握政策要点;2)参与“人民拍客”计划,将基层见闻转化为正能量内容;3)订阅地方频道,获取定制化的区域发展资讯。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所说:“这个客户端正在重新定义主流媒体的移动传播边界——它既是国家叙事者,更是亿万用户的数字记事本。”
相关文章:
文章已关闭评论!